-
前不久,在媒體上看到一位在營銷圈子里頗有名氣的人說的一句話:“在終端賣場液晶屏上投放廣告純屬浪費資源,不客氣地講,這是不懂營銷的人想出來的餿主意!边@句話要是被分眾傳媒的江南春聽見了肯定很傷心,他一下子就被界定成“不懂營銷的人”,同時受牽連的還有娃哈哈、農(nóng)夫山泉、雀巢等一大批在賣場液晶屏上投放廣告的快速消費品巨頭。
不過這位營銷人士顯然過于情緒化,缺乏邏輯上的嚴謹。他說“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相關數(shù)據(jù)能夠證明新媒體比傳統(tǒng)媒體更能提升銷量”,還有“在擁擠嘈雜的賣場里,人們的注意力很難集中”,這兩個理由都經(jīng)不起推敲。從事媒介投放有兩個基本常識:一是不能因為媒體的廣告效果無法測定而
判定媒體不好,二是不能因為個別場所的媒介效果差而判定該媒介在所有場所效果都差。 正確看待賣場終端廣告
在國外,遍布終端的賣場電視系統(tǒng)早已普及,其效果已被無數(shù)FMCG品牌所證實,幾乎每個零售商都會在賣場安裝視頻,以提升賣場的零售量。之所以這些終端廣告被商家所看好,很大程度是因為臨門一腳的促銷提示廣告能喚醒消費者的意識,讓消費者在漫無目的的選擇中在貨架上選擇你的產(chǎn)品。
雖然臨門一腳的廣告并不能保證讓消費者一定選擇你,但有總比沒有好,在終端有限的廣告空間里,你做的廣告越多,意味著競爭對手的廣告越少,相比之下你俘獲消費者的機會就越多。只要抓住終端有利的位置,依靠可利用的媒介,設計出一系列吸引消費者眼球的廣告,才能搶先競爭對手一步,盡管搶奪這些臨門一腳的廣告空間有成本,但相比由此帶來的收益,只是零頭而已。
如此道理是順理成章的,似乎不需要過多解釋,但實際情況是,不是每個企業(yè)都重視終端廣告,相比傳統(tǒng)廣告,特別是可以直接測試廣告效果的報紙、雜志、電視和電臺等傳統(tǒng)廣告,一些管理者對投放賣場媒介并不積極。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們始終覺得不放心,終端賣場廣告興起兩三年了,但最近一年來才形成規(guī)模,對于這個新媒介的廣告效果究竟該如何測量,如何設計媒介預算、媒介投放點、周期、頻次、執(zhí)行等,他們認為還有很多問題無法搞清楚。
換位思考,如果自己是媒介投放的決策人,或者自己就是老板,當下屬提出要在一個廣告效果還有待觀察的新媒體上投放廣告,而且廣告投放金額還比較大時,自己會怎么想?在處理日常營銷事務時,管理者往往會面臨這樣的困境:有很多想當然的事情,事先未嘗試,成敗與否也無把握,盲目卷入之后才發(fā)現(xiàn)是無底洞,問題一個接著一個,投入越來越大,最后弄得自己狼狽不堪。
意想不到的執(zhí)行難題
我的一個朋友曾在賣場發(fā)現(xiàn)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廣告位,就是國美、蘇寧等大型電器商場一天到晚不停播放著的電視,不斷有來來往往的人停下來觀看電視屏幕上精美的畫面,他想:如果把自己公司的廣告拿到這些電視上播,不就是很好的終端廣告嗎?這些地方并不嘈雜,出入人群的購買力也不低,對自己的品牌應該是一個不錯的傳播機會。
說做就做,他通過私人關系很快聯(lián)系到某彩電品牌,雙方?jīng)Q定以資源置換的方式進行合作,某彩電品牌負責在該區(qū)域所有賣場電視上播放他的廣告,而他也把自己的終端開放,讓某彩電品牌的廣告進入。這是一個看似完美的合作,在談判過程中,雙方誰也沒有料到接下來會有一大堆執(zhí)行難題。
首先,某彩電品牌終端銷售人員拒絕播放他的廣告,理由是畫質和音響效果太差,如果在終端播放,會影響彩電產(chǎn)品的銷售。無論雙方的高層如何施壓,甚至說看見一次沒播放就罰款50元,抓到一次罰一次,結果仍不奏效,因為被發(fā)現(xiàn)不播放只是罰款50元,相比少賣一臺電視拿到的提成,還是太少了。還有,銷售人員自己會算賬,這個城市有多少終端、終端有多少電視,領導就是一個一個終端查,他查得過來嗎?領導如果讓其他人過來查,這些人的收入也與銷售掛鉤,他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是很正常的事情。